离婚后给对方钱怎么写协议,离婚后,协议书上写的贷款一人一半,但是对方不肯还,怎么办
离婚后,协议书上写的贷款一人一半,但是对方不肯还,怎么办
夫妻双方 经过协商,达成离婚协议,并且依据该离婚协议在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的,该离婚协议书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约定双方应该在离婚后共同遵守,如果一方不遵守离婚协议书中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可以代为支付贷款,并向对方追偿。夫妻双方 经过协商,达成离婚协议,并且依据该离婚协议在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的,该离婚协议书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约定双方应该在离婚后共同遵守,如果一方不遵守离婚协议书中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可以代为支付贷款,并向对方追偿。
两个人想离婚,补办结婚证打什么协议
我国民法典规定,办理离婚证需要携带双方的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共同去婚姻登记处申请离婚,申请成功的第二天进入30天的冷静期,30天之后进入30天的办理期,如果你们登记结婚了,只是结婚证丢失了,可以不用补办结婚证,以结婚原始档案也可以办理离婚登记,如果没有领过结婚证,那就需要补办或补领结婚证了,补办结婚证是不需要打协议的,只是在办理离婚登记的时候才需要离婚协议书。
结婚证丢失后,夫妻有两种方法来协议离婚:
一种是带上身份证到发证的婚姻登记处(结婚窗口)查找结婚登记档案,婚姻登记部门出具查档证明,当事人双方带着户口本、身份证、查档证明和三张大两寸合影相片到当事人一方的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部门补办结婚证,也可以到存档的婚姻登记部门补发结婚证。
补好结婚证后,双方便可到民政部门协议离婚,办理离婚证。
想协议离婚,离婚协议书中如何约定补偿金
您好,在协议离婚时为了平衡双方的利益而往往涉及到一方需要给另一方离婚补偿金。离婚当事人双方需要在离婚协议中明确约定补偿金的数额、性质、支付方式及违约责任等。 最好要写清补偿的原因,比如:由于男、女方获得了车辆,故需要给另一方现金补偿。对于支付方式,建议离婚双方通过银行汇款的方式。之所以建议大家采用这种方式是因为,银行汇款可以留下相关凭据和汇款记录,发生争议可以可以直接到银行查询汇款记录即可。对于违约责任的约定,建议大家约定“不按时支付时,需额外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支付违约金。”这样可以起到督促金钱支付方及时履行离婚协议的作用。
每日讲法为您解答,每日讲法是一名执业经验丰富的律师,很高兴与你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想协议离婚,离婚协议书中如何约定补偿金?
在每日讲法看来,离婚协议书中约定补偿金是常见的作法,很多人离婚的时候通过协议离婚都会约定补偿金,只需要做到双方约定内容有效即可。另外为了保证对方不履行离婚协议书中约定的补偿金,可以增加制约条款、实现债权的费用由违约方承担等。
离婚协议书中的补偿金约定如何做到有效?
(一)内容合法
所谓内容合法,就是指双方约定的内容没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中的禁止条款,简单的说就是约定内容不能包括违反法律的内容。
举个例子,如果双方约定,一方赌博赢的钱补偿部分给另一方,这个显然就是不合法的,因为补偿金指向的标的为赌博款项,赌博是国家法律禁止的行为。
(二)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顾名思义就是双方的约定,不能影响到第三人的合法利益。有些夫妻双方,可能会通过离婚转移财产,规避债务,影响到债权人的权益,债权人是可以行使撤销权的。
举个例子,如果夫妻一方对方有很多的负债,欠了100万,但是如果在离婚协议中约定,放弃自己所有财产,全部补偿给另一方,这种约定就明显损害了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如果第三方债权人提起债权人撤销之诉,人民法院一般都会予以支持。撤销以后,另一方取得的补偿会返还给对方,作为债权人实现债权的资产。
离婚协议书中约定制约条款
一份协议,如果没有制约条款,就会导致零风险违约,很多人在面对这种零风险违约的协议时,可能会经不住诱惑,进而导致违约。原因很简单,主动给补偿是这么多钱,违约以后对方起诉,还是给这么多钱。会抱有一种侥幸心理,万一对方不起诉,是不是就不用给了?
因此一份好的离婚协议中,既然约定了补偿金,最好对可能产生的违约情形加以考虑,对方看到合同中有制约条款,肯定会权衡利弊,作出明智之举。当然,不排除有制约条款,还是违约的人,不过当对方违约的时候,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成本。
举例说明:离婚协议书中约定,一方在离婚后某一期间内,向对方补偿10万元。如果增加制约条款,比如一方在离婚后某一期间内,向对方补偿10万元,如果逾期不履行需向对方支付2万元违约金,并承担因违约所产生的实现债权的费用。有了这样的制约条款,增加了违约成本,不仅可以让对方在履行协议时权衡利弊,也可能在对方不履行协议时,让对方多承担费用、包括委托律师的费用。
总结
离婚协议书中的补偿金,一般做到以下两点,就算比较完美的:
1、补偿金约定的内容合法、有效,未损害第三人合法利益;
2、在补偿金的履行中增加制约条款。
以上内容为每日讲法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纯粹手打、实属不易。关注我、每天学习更多法律知识。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