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心理抚养,关于心理抚养的五大要素
关于心理抚养的五大要素
心理抚养相对于法律意义上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补充提出,指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注重对未成年人的心理抚养,培养儿童健康心理。
心理抚养五大要素
1:情感心理抚养
2:言语心理抚养
3:自信心理抚养
4:社会性心理抚养
5:观念心理抚养
心理抚养书籍
《心理抚养》是一部由李玫瑾所著的育儿书籍,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心理抚养是一种全新的育儿理念。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往往特别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身高体重如何、是否活泼健康,把这些当成爱的全部,却因为疏于了解、关注婴幼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从而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难以逆转的心理困境,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拒绝交流、出走、顶撞、不合群、学习困难等问题。
对此,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在《心理抚养》一书中向父母传递了这样一种理念:养育孩子,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加重要。作者认为,心理抚养主要包括情感、性格、观念、能力四个方面,父母必须参与心理抚养的全过程,通过陪伴、关爱、获得孩子的依恋感,进而获得管教孩子、“立规矩”的资本。
家长通过参与孩子成长,进行情感抚育,教他做人做事,这种心理抚养比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比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我们不能错过塑造孩子未来人生的最佳和最关键时期。
家庭教育中关于对孩子的心理抚养,您注意到了什么
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是时代的进步,同时也是社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家庭问题。
我是一名80后,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几乎没有关注过我们的内心世界。吃饱穿暖就行了,有时候还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被责骂,被挨过打。大多数时候,父母是没有时间管我们的,大多数孩子就是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下自然生长。和我同时代长大的孩子,成长之路尽管有所差别,但长大以后,生活都算幸福。没有出现像现在一样一些极端的案例。
而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却有许多孩子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甚至一些极端的问题事件,未成年人犯罪层出不穷,而且越来越低龄化。这个时代的孩子父母大多是八零后,都受过一定的教育,知识文化水平高出父辈不少,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
通过我们童年生活和现在孩子童年的对比。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在物质方面,现在的孩子比我们的童年要幸福很多,吃穿都不愁,甚至有些孩子可以用奢侈来形容,小年纪就用上了高档的电子产品。在我们那个年代,这是不敢想像的。但在精神方面,我们的童年会幸福很多,尽管我们的父母也在忙于生计,但是父母几乎和我们在一起,每天能见到。那时候电视还没有普及,交通也不便利,也没有手机,忙完之后,一家人聚集在一起,说说话,有时候什么也不做。而爷爷奶奶们,给孩子讲许多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他们忙的时候,就忙自己的事情。孩子们忙着自己长大,满山遍野的玩,接触大自然,自己找乐趣。父母并没有长篇大论的给我们讲道理。也没有过份的要求我们的学习成绩。一些做人的道理,和渴求知识的心,就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浸入我们的内心。
而现在的孩子,一部分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们没有办法和父母朝夕相处,体会不到父母的爱。而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得到了陪伴,却又失去了太多的自由。密不透风的陪伴,让孩子们喘不过气来。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父母为了下一代的前程,都卯足了劲,希望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需要孩子非常努力。 孩子满足不了父母的欲望,而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了过多的干预,所以很多孩子不幸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对孩子的陪伴上,做到尽量亲自养育孩子。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孩子成为一个他想成为的人。给孩子爱和尊重,设立规则,放下身段,从朋友的角度和孩子共同成长。同时我们也需要放下对孩子过多的期待,接纳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不要将我们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接受孩子终将是个平凡人的现实,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
相关文章
- 详细阅读
-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心理抚养主要说明了什么详细阅读
心理抚养主要说明了什么李玫瑾心理抚养这本书讲了什么夫妻离婚后,女方不再婚嫁,独自抚养儿子,是什么心理心理抚养主要说明了什么主要说明家庭对孩子心理上的...
2025-02-21 35 心理抚养心得体会 心理抚养这本书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