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儿蒙嫂娘训教抚养,京剧中的6板2眼是什么意思
京剧中的6板2眼是什么意思
板,是强拍。眼是弱拍或次强拍。
1. 板和眼,通俗地说就是中国式的音乐节拍。比如西皮、二黄系列的“一板三眼”,——就是在一个四拍小节中(4/4),鼓师先击一下檀板,后敲三记“单皮”鼓(一记叫头眼,二记叫中眼,三记叫末眼)。
这种板式,节奏慢的叫“慢三眼”,稍快的叫“快三眼”。如《凤还巢》中,“目前领了严亲令”一句导板之后,就是大段的西皮慢三眼(也称慢板);《赤桑镇》中,包拯唱的那段“自幼儿蒙嫂娘训教抚养”就是二黄快三眼。又如“原板”——原板为2/4拍节,惯称一板一眼,即鼓师先击一下檀板后敲一记单皮鼓。
此外还有快节奏的流水板、快板,节拍为1/4。这种板式紧张激烈,气氛热烈。其他常用的板式如南梆子、二六、汉调、摇板、五音联弹等。也都有严格的板、眼要求。西皮、二黄的起唱和收尾是不一样的。西皮唱段的第一个字是“眼”上起,末一个字是“板”上收,叫做“眼起板落”;二黄唱段则是“板上起板上落”。
2. 传统戏曲中京剧为例,京剧有二簧三眼的板式,意思是一板三眼,即一强拍,三弱拍。其中中眼就是三眼中的第二,是次强拍。这样就形成了强、弱、次强、弱的拍子节奏,也就相当于常说的4/4拍的节奏。一般二簧唱腔是板起,开始在强拍。
再如,西皮流水的板式是一板一眼,形成强弱节奏分明的2/4拍。西皮唱腔一般是眼起,也就是常说的弱拍起唱。
板,以拍板击打一下,为中国音乐每小节里最强的拍子。眼,以鼓签敲击板鼓,为次强拍或弱拍。一板三眼即一小节中有四拍的音乐节奏。
3. 一板三眼就是:握板一下,鼓三声也。俗称:依 大大大 。
有没有好听的花鼓戏
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说:“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鼓喧阗,自初旬起至是夜止”。说明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地花鼓,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已经形成。又据杨恩寿《坦园日记》清同治元年(1862),杨恩寿在湖南永兴观看的“花鼓词”(即花鼓戏)中,已有书生、书童、柳莺、柳莺婢四个角色,而且情节与表演都较生动,说明这时的花鼓戏不但已发展成“三小”(小旦、小丑、小生)戏,而且演出形式也具有一定规模。从声腔和剧目看,初期以民间小调和牌子曲演唱边歌边舞的生活小戏,如《打鸟》、《盘花》、《送表妹》、《看相》等。后来,“打锣腔”与“川调”传入,才逐渐出现故事性强的民间传说题材剧目。打锣腔主要剧目有《清风亭》、《芦林会》、《八百里洞庭》、《雪梅教子》等,川调主要剧目有《刘海戏蟾》、《鞭打芦花》、《张光达上寿》、《赶子上路》等。这样,便形成了艺术上比较完整的地方剧种。
标签: 自幼儿蒙嫂娘训教抚养 嫂娘自幼儿抚养怎么说
相关文章